2018-11-28 00:00:00 來源: 點擊:2227 喜歡:0
近日,申萬、中信、華泰、西南等各大券商扎堆召開2019年投資策略會。對于明年A股市場將如何演繹?投資者又將面臨怎樣的投資機遇?以及債市、期市、匯市走勢如何?看看研究機構怎么說......
A股:2019年迎復興牛起點
中信證券策略研報判斷,政策“再平衡”托底經濟,減稅+穩杠桿+改革的搭配加速經濟結構調整。預計2019年經濟的增速在Q2-Q3見底回升,而A股也將在風險充分釋放后,迎來未來3-5年復興牛的起點。
在這種情況下,報告認為A股將“撥云見日,下半年迎來轉機”。具體來看:
第一,A股盈利增速Q2探底,Q3回升。基準假設下,全部A股2019年盈利增速從2018年的9.7%下降到5.4%,單季同比呈“V”型走勢,且底部下探不會太深,預計4個季度增速分別為4.5%、4.1%、5.4%、8.2%。
第二,政策預期逐步明朗。“貿易摩擦”的不確定性有望在2019年Q1進一步明朗,政策預期在“兩會”后明確,預計市場風險偏好在Q2末期逐步回暖:大盤在Q1盤整后,在Q2會逐步進入盈利和估值修復共振的上行階段。
第三,市場流動性前低后高。保守估計,產業資本(包括紓解股權質押的專項基金)、保險、外資的資金2019年累計流入A股4300億元,流入節奏上前低后高,下半年市場流動性狀況更好。
配置方面,報告建議聚焦結構轉型,擁抱高端制造和服務業。
華泰證券曾巖、張馨元、藕文、陳莉敏、錢海的策略研報認為,2019年A股市場待“渠”成:“渠成水到,澆灌成長”。
報告分析,2018年去杠桿導致流動性和信用收縮,壓制A股估值;7月底以來的政策調整未能顯著起效的原因在于“有水”但“渠未成”。“通渠”政策的進度決定了2019年A股的節奏,重點關注2-4月、7-8月兩個時間點。
報告預期2019年全A盈利增速回落至5.5%,但呈U型,趨勢或好于2018年,A股有望回升;流動性結構決定了市場高度,小行情or大行情取決于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誰的邊際增量更顯著;預期技術周期與經濟周期疊加決定了市場風格偏科技成長,從相對盈利、無風險利率、政策邊際變化及產業鏈景氣度考慮,建議配置通信、軍工、金融。
西南證券朱斌策略研報判斷,2019年,上證指數有望達到3200點,創業板指有望回歸1700點。報告認為,市場供需格局、政策實施效果、國際戰略變局三大因素將成為影響2019年市場推進的關鍵因素。
同時判斷A股市場“帆未動,心已動”。創業板指有望呈現震蕩向上格局,市場活力充沛,成長股與殼資源表現活躍;上證綜指則相對創業板指為弱,呈現箱體震蕩格局,白馬股需要估值回歸后再逐步跟隨業績增長。
申萬宏源認為,A股風險偏好處于歷史級別的底部區域,繼續下行空間十分有限。配置方面,關注5G、光伏風電、游戲、新能源汽車和軍工。
對于明年的A股市場,中金認為更重要的是時機把握。
受增長繼續下行、政策逐步托底等基本面與政策交互演變的影響,從當前到2019年年底的中國股市可能會經歷風險繼續釋放與機會顯現的階段,時機把握較為關鍵。原因有:
第一,增長將經歷繼續下行到企穩的過程,改革挖潛、提效緊迫性提高。外需放緩、房地產市場降溫等帶來壓力,增長可能繼續放緩。政策約束增多、到目前為止實際轉變較為溫和,力度有待加強。
第二, 整體估值處于相對低位。滬深300指數前向12個月市盈率回落至9.3倍,其中非金融12.0倍(低于歷史均值1倍標準差)。較多行業估值處在歷史區間底部,但仍有部分板塊估值風險釋放尚不充分。市場利率已經回落,受政策可能進一步放松影響仍將下行,估值擴張的基礎已經初步具備,未來有待增長預期的企穩及改革挖潛力、提效率、增活力的實現。另外國際資金、社保等長線資金、地產資金可能流入是支持A股流動性改善的潛在積極因素。
配置方面,未來3~6個月在行業配置上,中金公司建議投資者遵循三大線索進行標的關注或布局。
這三大線索是:逢低吸納符合中國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趨勢的優質龍頭,當前建議在包括醫藥、家電、輕工、餐飲旅游等領域精選個股,同時也關注食品飲料、汽車及零部件、TMT等泛消費類板塊更好的買入時點;關注下跌時間長、幅度大、估值低、預期已經較為悲觀的部分板塊邊際改善機會,包括券商、保險、軍工、部分新能源等;相對看淡近年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、未來需求放緩更明顯、估值風險釋放尚不充分的板塊,主要包括原材料等板塊。
債市:債市趨勢仍在,但空間漸小
華泰固收張繼強研報認為,2019年國內債市,“相機抉擇”特征將更明顯。
報告分析,政策取向成為近幾年資本市場最大的“基本面”。2018年的兩大主題是內部融資渠道收縮和外部貿易摩擦,也導致2018年債市成為中國債市歷史上非典型牛市。
而內外部壓力下,當下政策重心正在變化,2019年相機抉擇特征將更明顯。策略方面,報告判斷,2019年債市“意猶未盡,騎牛揾馬”。
具體而言,債市趨勢仍在,但空間漸小,需要承擔更多風險才能博取收益,提防中長期股債強弱轉換。操作策略需要更多元,吃著息差,把握長端,挖掘信用,埋伏轉債。高收益債方面,關注政策敏感資產,尋找錯殺機會,城投不做最差的,民企只做最好的,房地產抓龍頭,過剩產能短久期選差、長久期選優。轉債短期交易政策底,中期埋伏股債強弱切換可能。
興業研究徐寒飛研報則認為,2019年“債市還有戲”。報告認為:
第一,由于貿易摩擦影響外需,去杠桿影響內需,融資難影響企業的微觀業績,這些因素在宏觀和微觀上都將產生負面作用。
第二,貨幣政策有可能會更加任性,流動性預期會持續改善。整個的貨幣市場曲線和債券市場曲線會繼續變平。
第三,不排除由于經濟下行超預期,央行徹底逆轉貨幣政策,重新降息。
第四,美股可能步A股的后塵而出現持續的下跌,全球風險偏好和聯儲的貨幣政策方向也可能會受到影響。
第五,信用利差還沒有到極限位置,等級利差的分化會更明顯。信用債市場的頭部效應會更明顯,好的企業和壞的企業之間的利差會進一步拉大。
因此,2019年上半年利率中樞還有下行的空間,整個信用債可能會出現配置價值。總體來講,2019年的債券市場仍然會有“戲”。
同時,申萬宏源研報也認為,2019年做多債券。報告中寫道:
(1)海外經濟增速回落,帶動國內出口增速下行。(2)國內經濟增速繼續下行,2019年將看到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回落,其中制造業投資、房地產投資增速均回落,而基建增速將持續反彈。2019年將呈現被動去庫存,工業增加值繼續回落。(3)國內通脹無壓力,但注意通脹預期變化。預計全年CPI均值在2.5%-3%至今,PPI有望低于2%。(4)貨幣政策繼續放松,將看到降準降息,R007及實體融資成本繼續回落,金融市場和實體資金面進入第三階段。(5)財政政策繼續寬松,赤字率預計將提升,預計2019年新增國債、地方政府一般債及專項債規模分別為1.84萬億、1.1萬億和2.1萬億。
不過,華創證券屈慶研報提醒,未來流動性較此前進一步放松的空間有限。
第一,邊際約束。包括:資金利率已基本持平于政策利率,流動性已無大幅放松空間;通脹預期的抬升對貨幣政策形成制約,央行難以進一步放松。
第二,匯率制約。包括人民幣貶值壓力將限制貨幣政策操作空間。
報告同時認為,2019年資金面仍面臨量價考驗,即地方債放量。此外,在寬信用政策起效開始,央行會逐步控制資金投放,并出現控制流動性的信號,但資金利率依然維持低位,在寬信用政策不斷發生作用階段,貨幣政策會領先于經濟數據收縮以控制經濟過熱。
而根據中信建投黃文濤、鄭凌怡研報統計,綜合地方政府赤字、新增專項債以及地方債到期,預計2019年地方債供給規模在3.9-4.4萬億左右。
商品:通脹預期有限
中信證券褚建芳、崔嶸、劉博陽、王宇鵬宏觀研報認為,2018年至今,能源價格上漲顯著跑贏其他大宗商品,漲幅高達12.1%,而農產品和黃金分別下跌2.4%和5.4%,基本金屬年初以來下跌13.4%。整體大宗商品上半年回報率好于同期的股票和債券,但下半年回報率均跌至-3.0%。
展望2019年,通脹預期抬升有利大宗金融屬性,但是新興市場需求的放緩意味著絕對漲幅可能不高。短期來看,相對看好黃金,而看平原油和工業金屬。
不過,申萬宏源謝建斌、徐睿瀟、江真俊研報認為,“油價中樞上行,但短期沖到極致高位的可能性變小”。
報告分析,在2015-2017年間,全球原油庫存屬于主動降庫存的過程,而同期中國的原油庫存存在一定補庫存過程。2018年上半年,中國及全球原油庫存整體處于被動降庫存過程,下半年開始進入主動補庫存的過程。
因此,基于未來美國對伊朗制裁和其他事件性因素的不確定性,以及全球富余產能有限,維持油價謹慎樂觀的觀點,2019年布倫特原油的價格中樞合理范圍在75-85美元/桶。
銀河期貨研報則認為,由于中國房地產土地面積的釋放大幅增加,基建投資預期回升,全球經濟仍然處于復蘇狀態,2019年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保持穩定增長,對整體商品期貨市場仍然構成支撐。
匯率:人民幣持續貶值難現
東北證券李勇、劉辰涵、付昊研報表示,在美國經濟強勁增長、美聯儲快速加息、歐元區和日本央行保持貨幣政策相對寬松的情況下,今年美元指數持續上升,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。
展望2019年匯市,報告判斷,美國經濟或在2019年下半年邁入拐點,預計美元指數將在2019年大概率第二季度突破100點。
華泰證券李超、宮飛、朱洵、劉天天研報認為,在央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內部,央行會更加看重穩增長和保就業,國際收支只能使用其他的跨境資本管理方式來暫時緩解。而且伴隨著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大概率回落,美元指數回落概率較高,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019年突破7.0大幅貶值的概率不大。
報告預測,2019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樞在6.8左右。
新時代證券認為,匯率的長期走勢是由兩國相對經濟周期決定的,人民幣貶值壓力根源在于中美經濟周期分化。美國作為世界經濟體系的核心消費國,中國作為主要生產國之一,兩者的經濟周期本應是協同的。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后,中美兩國不同的應對方式,決定了后期兩國經濟周期分化,同時也決定了人民幣兌美元的長期貶值壓力。中美經濟周期分化通過影響金融資本流動和產業資本流動,進而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。但隨著美國經濟在2019年面臨拐點,中美經濟周期逐漸由分化走向協同,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。
平安證券研報則認為,盡管從經濟基本面來看,短期內人民幣兌美元仍將面臨貶值壓力,但究竟未來一段時間內,人民幣是否會對美元繼續顯著貶值,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。換言之,盡管當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逼近7,但人民幣匯率短期內是否會破7,依然撲朔迷離。
可能性之一,是短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會破7,但也不會顯著升值,而是在6.7-7.0的區間內窄幅盤整。
可能性之二,是短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破7,但在破7之后依然可能趨于雙向波動,而不會發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大幅貶值的局面。
平安證券表示,無論上述哪一種可能性成為現實,短期內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大幅貶值的情況都不太可能出現。